“非升即走”拜的是“學術GDP”
發(fā)布時間: 2014-07-30 11:24:11 | 來源: 山東商報 | | 責任編輯: 君君
所謂“非升即走”,指在一定聘期內,如果教師不能向上一級晉升,學校則不予續(xù)聘。這本是一個旨在鼓勵競爭、促進流動、優(yōu)化師資力量的人事管理制度,卻在現(xiàn)實操作層面異化成了“學術GDP崇拜”的工具,不僅帶來了急功近利、學術造假、科研腐敗等一系列問題,更大大降低了教學質量、損害了學生的正當權益,令人深思。
盡管我們一直強調科研和教學相互依存、相互促進的辯證關系,但當前中國高校教師普遍身處的現(xiàn)實是:職業(yè)晉升的通道與科研成果直接掛鉤,而教學水平、學生評價等幾乎忽略不計;想晉升,就要多發(fā)論文、多做課題,此外別無選擇,所有教師都無一例外地被卷入這場科研的洪流中無力自拔。
重科研輕教學、科研與教學脫節(jié)等問題帶來的惡果有目共睹。統(tǒng)計顯示,至2013年底,中國的科研經(jīng)費已經(jīng)位列世界第二,但與之相對的是,中國科協(xié)的報告稱,從全國看,資金用于項目本身的比例僅40%。另外60%哪去了?有媒體總結為“貪、吞、套、騙、假”,“科研腐敗”由此可見一斑。另外,學術造假、剽竊以及學術“公關”等不正之風讓學界烏煙瘴氣、斯文掃地。
哈工大校長王樹國曾說:“這有點像追求GDP一樣,我們太過于追求單項指標,所以讓老師們有一種急功近利的心態(tài),讓他們覺得好像要通過非正常的手段去獲取他們想獲取的東西?!边@有點“逼良為娼”的意味,大環(huán)境如此,評價體系如此,老師的價值觀豈能不扭曲?看看那些為了評職稱而絞盡腦汁撰寫垃圾論文、低三下四巴結權力的學術精英,讓人五味雜陳。“分級流動”和“末位淘汰”沒有錯,甚至“非升即走”本身也沒錯,錯的是“學術GDP崇拜”之下扭曲、異化的教師考核評價體系。當教師晉升只有論文、課題這一條通道的時候,當教學可以被高校管理者忽略不計的時候,說高等教育已走向歧途就并非危言聳聽。高等教育緣何飽受詬病?教授為何被稱為“叫獸”?我們又為何出不了大師?或許,“學術GDP崇拜”能提供部分答案。
新聞熱圖 >>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