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云南省昭通市鎮(zhèn)雄縣公安局南城派出所舉行了一場退休儀式,儀式上,社區(qū)民警老鄧拿出了一份手寫工作清單,語重心長地交到徒弟龔建淇手里。
老鄧名叫鄧聲澤,他守護的轄區(qū)叫“大地”。
2024年2月6日,是龔建淇到大地警務室報到的第一天,老鄧花了10秒鐘上下打量了一圈這個小姑娘。“走,邊走邊說!”話音未落,老鄧已經順手從辦公桌上塞給龔建淇一個走訪包,大步流星地走出了警務室的大門。
“今天沒出去嗎?在家里都做了什么?”
“我今天在家煮飯。”
“煮飯是先淘米還是先開火?”
……
第一次跟老鄧去社區(qū)開展入戶走訪,一進門的這一番對話就讓龔建淇瞬間愣在了原地。
事后,老鄧告訴龔建淇,這位老人是一名精神障礙患者,需要每天服藥,因兒女在外務工,“監(jiān)督”老人服藥的事就成了他每日的功課。
“做飯先淘米還是先開火?洗衣服是先脫衣服還是先開洗衣機?”這些對話看似不著邊際,但卻能判斷老人思維是否正常,以此來“檢驗”有沒有按時服藥。
在大地轄區(qū)有很多留守獨居的老人。
走訪的間隙,老鄧向龔建淇描述大地警務室成立之初面對的“窘境”,由于是易地搬遷入住,老人走錯電梯、小孩開不了房門、有人半夜醉酒后找不到家、水電故障、務工拿不到錢等警情常有,由于都來自四面八方,群眾相互之間誰也不認識誰,開展社區(qū)警務工作極為困難。
“腳下有多少泥土,心中就有多少深情。”從跟隨老鄧一次次的走訪中,從他和群眾家長里短的互動中,龔建淇看到了人民警察的初心,這是師父長年累月“泡”在社區(qū),用腳步和行動檢驗出來的真理。
“沒有解不開的疙瘩,任何糾紛都有可能激化升級,我們要盡最大的努力去調解,消除和弱化釀成嚴重后果的風險?!币驗榧葻嵝挠稚朴谡{解,老鄧成了遠近聞名的調解能手,警務室里、群眾家中承載了無數家長里短,老鄧苦口婆心勸解的場景常常上演。
“調解是要對雙方負責,讓雙方都能夠接受,一旦失衡,調解就失去了意義,也會失去鄉(xiāng)親們的信任?!贝蟮剌爡^(qū)連續(xù)4年實現了“零投訴、零事故、零傷害、零命案”。
“看似不起眼的事,不認真是做不好的,咱們的工作就是為群眾服務的,工作中會遇到許多繁雜瑣事,百人百色,要善于觀察不同的人有不同需求,不僅在溝通方式上要靈活,工作也要講究方式方法……”老鄧一天八百遍地向龔建淇“嘮叨”這些話的時候,龔建淇知道,師父離退休的日子越來越近了。
“小淇,這個你收好?!崩相嚢岩环菔謱懙那鍐谓坏烬徑ㄤ渴掷铮斃相嚢呀恿Π艚坏烬徑ㄤ渴掷锏臅r候,他也把他的“親人”,他的牽掛,他幾十年如一日守護的人間煙火、歲月靜好交到了龔建淇的手里。
“小淇,你要加油,接下來,交給你了。”(龔建淇、王婷、羅曼)
(責任編輯:君君)